2017年5月25日星期四

苏东坡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寄身江海不负卿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临江仙》始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三年。略带伤感的一首宋词,让我们体会出了苏东坡身心疲惫、厌世退避之意。

一向聪慧、豁达,自小以“范滂”为榜样的苏东坡为何会有如此“消极”的想法?这中间,难道隐藏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还是遭遇了什么重大的人生变故?


要解开这一切的谜团,就要从他第一任妻子——王弗说起。


王 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王弗是苏东坡在中岩书院读书时的执教老师、青神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那年,他,十九岁,正当意气风发的大好年华;她,十六岁,正值“半年眉绿未曾开”的少女娇羞时节。婚后的两人琴瑟调和,感情与日俱增。

王弗是一个温婉知性的女人,对于苏东坡来说,王弗是他的灵魂伴侣。多少个日夜,红袖添香、伴灯侍读,夫唱妇随羡煞旁人。


王弗是苏东坡走向文学巅峰的好“秘书”。据苏东坡在其《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载,王弗聪慧过人,心性沉稳。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背景下,尽管她自幼博闻多学,通晓史书。但从不显露自己的才华,以致相处许久,苏东坡竟一无所知。

她只是在苏东坡读书、写作有遗漏或错误时,委婉的指出其不当之处,当苏对其学问的程度大感兴趣并进行考量时,王弗便以“略知一点”搪塞蒙混过关,以全自己丈夫之颜面。试问,面对这样一位“知性、达理”的小女人,我们的苏大学士怎能不爱?

王弗在苏东坡生活上、仕途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好“军师”。

王弗剧照

据史书记载,每当有同僚、下属来家拜访时,王弗便躲在屏风后面“垂帘听政”,待客人离开后,她马上就能够根据来客的言谈举止将其品性分析出来,往往一语中的,幕后听言”的故事由此而来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弗对一代奸相——章惇的论断。她在章惇未发迹时的一次来访后,对苏东坡曾言,章惇是一个“阴险、卑鄙、大奸大恶”之人,再三嘱咐自己的丈夫要小心提防此人。

果不其然,在章惇官拜宰相后,苏东坡的噩梦接踵而来,最后更是被其流放到荒芜的不毛之地——海南儋州,吃尽了苦头。

可惜天妒红颜,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因病卒于京师开封。

王弗的离逝对于苏东坡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他痛失的不仅是人生的伴侣,更是生命中的“良师益友”。王弗早已融入他的骨髓、血液,她已在苏东坡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如若不是过早离世,我想有王弗的相助,苏东坡的仕途不能说一帆风顺,但一定会少许多波折。


不难想象,一向豁达的苏东坡在仕途失意时,想到王弗生前对时局的把握预判和人心的精准断言,不免唏嘘不已。奈何造化弄人,红颜早逝。少了这么一位高智商“军师”的帮助,苏东坡面对仕途困局时,不由自主的想到王弗生前对自己的相助,难免生出无力、消极之感,想来也属正常!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首《江城子》是苏东坡于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在密州任知州时悼念王弗所作,而此时,距离王弗撒手人寰已过去了整整10年的时间。


王闰之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沉痛悼念王弗的时候,正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嫁到苏家的第六年。

王闰之在王弗去世三年后便嫁给了苏东坡。她虽说不通诗文,但性格温柔贤淑,恪守妇道,更是将王弗遗子苏迈视为己出,一日三餐,悉心照料。


王闰之陪伴苏东坡度过了仕途中最为凶险、困苦的日子,在与苏东坡共同生活的25个年头里,她用她的温柔,无时无刻不在慰籍着苏东坡那颗受创的心灵,鼓励官场失意的苏东坡拾起勇气,坦然面对仕途的困苦和磨难;她不辞劳苦的日夜操持着家务,任劳任怨、至死不悔,默默地给于自己的丈夫最大的帮助。

她虽然没有王弗的聪慧、知性,不能够在仕途上及时为自己的丈夫出谋划策,但她用她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动了苏东坡,她以一个女人无与伦比的细腻,于春雨润物般浸入苏东坡的心中,融入了他的世界里。


不经意间,苏东坡的内心深处已留下了她不可磨灭的印记。以致于王闰之去世后,苏东坡悲痛到不能自已,泣然写下“……惟有同穴,尚蹈此言……”的祭文。

10年后,其弟苏辙将过世的苏东坡和王闰之同穴安葬,成全了他和王闰之的平生夙愿。

茫茫天地间,如若有神灵的存在,想来泉下相会的两人,一定会过着琴瑟调和、无忧无虑的神仙般生活!


王朝云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流传至今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相传是苏东坡游西湖初识王朝云时即兴所作。年方十二的王朝云是西湖画舫中的舞女,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且能歌善舞。

苏东坡从她的身上依稀看到了故妻——王弗的影子。在观舞休憩时间,苏东坡对小朝云一番详细询问后,不禁被其凄苦的身世,清纯灵动的气质所打动,在与妻子王闰之商议后,将其收留府中做了一名侍女。

王朝云自进入苏府后就再也没有离开,可以说王朝云见证了苏东坡一生的盛衰荣辱。

苏东坡喜欢她的聪明、伶俐,并没有将她当做下人看待,每日闲暇时间总是耐心的教导她读书、习字。王朝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勤奋的学习诗歌词赋等一切能学到的东西。

幼小的朝云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对苏东坡滋生了情愫。想想也是,“名动天下,诙谐幽默”的才子、官家谁不爱?

情窦初开的王朝云心甘情愿的坠入“爱的漩涡”。在王闰之生前极力撮合下,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正式给予王朝云侍妾的身份。

王朝云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份,对于她来说,能够和自己心仪的人朝夕相处就足够了。

她在与苏东坡共同生活的二十余年光阴中,正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为灿烂的年华,可以说,王朝云把她最美的青春,无怨无悔的全部献给了自己的挚爱——苏东坡。

王朝云雕像

她陪他度过了黄州和惠州的艰苦、窘迫的日子,她用她的歌声、舞姿为官场失意的苏东坡排忧解闷,变着法子让心力交瘁的苏东坡高兴、轻松起来,从而解脱出来……

一生笃信佛教的王朝云心地善良,她每日诵经念佛,祈求佛祖保佑自己的丈夫,让他少一些磨难,多一些快乐!

就在苏东坡被贬往惠州时,更是拜当地名僧门下为俗家弟子,她希望自己的虔诚能够打动佛祖,保佑自己的丈夫一世平安、幸福!

苏东坡在王朝云的细心呵护下,渐渐从颓废中走了出来,而将忧虑隐埋心底的王朝云却染上了瘟疫,一病不起。

苏东坡尽管为其寻尽了名医,奈何天命使然,终难挽回其日渐加重的病情。


王朝云自知大限已到,握住病榻旁苏东坡的双手,在苏东坡的呜咽悲泣中,饱含深情的望着苏东坡,念诵起金刚经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时断时续的诵经声渐渐的低不可闻,握紧的双手也慢慢低垂、张开,唯有一双深情的眼睛依然睁得大大的,就这样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让她至死都难以忘怀、放下的苏东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牵挂着他的至爱,依然虔诚的祈求佛祖保佑自己的丈夫。

她爱苏东坡,爱的是那样的执着,爱的是那样的壮烈;爱到至死不渝,爱到生死别离!我想,“一肚皮不合时宜”的苏大学士是懂她的。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是苏东坡为纪念王朝云,在其墓地所筑亭榭——六如亭上书写的楹联。从这幅楹联中不难品味出苏东坡对王朝云的一往深情和深深的眷恋。


王弗、王闰之、王朝云是苏东坡生命中最重要的的三个女人,尽管她们每一个人都没有陪伴着他走到人生的最后,但她们每一个人都为他付出了人生的全部。


她们在苏东坡人生中的每一个隘口出现:或尽心相助于初涉官场的无知;或茫然奔波于身陷囹圄的牢房死地;或不离不弃、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于外贬的“不毛之地”。

正是有了她们默默地付出,才有了“不改初心,爱民如子”深受百姓喜爱的东坡居士;才有了如今为我们所熟知的“豁达开朗、诙谐风趣”,文学造诣“无人能出左右”的苏大学士。

反过来,我们从史书中亦不难看出,深受百姓喜爱的苏大学士,对自己心爱的女人是多么的深情。他作为一个丈夫,为自己“相濡以沫,荣辱与共”的女人“青史留名”, 更是体现出了一个男人的应有担当!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

儒风君想,苏东坡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所熟知、喜爱,这与他敢于“打破世俗、爱憎分明”的真性情是分不开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新漫评:美国,你赢在哪里?

      据美国网站Politico报道,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员最近在私下研讨,每天美国因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要降到多少时才是可以让人们接受的“适度死亡”,才可宣布政府已经战胜疫情。   在美国一些政客的眼中,死亡人数只是事关政绩的冰冷数据。 不久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突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