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

英女王的优雅下午茶

习大大访问英国,这次外交,他将在英国享受国宾待遇,体验皇家生活、乘坐皇家金马车、看皇家卫队威风凛凛的阅兵,英国皇家骑兵仪仗队一年只受阅两次,此次习大大由女王夫妇、查尔斯王子夫妇全程陪同检阅,听着就让全国人民兴奋不已。下午,习大大还将与威廉王子及王妃共进英国皇室最为传统的下午茶,400年前中国武夷红茶漂洋过海前往英国,就备受皇室钟爱,为了茶叶贸易英国遣使来华;为了茶叶税收英国痛失美国殖民地;醇厚的红茶陪伴女王度过无数悠闲的午后时光,而英伦下午茶也成为接待贵客不可或缺的尊贵礼节。中国的红茶与英伦的风尚;中国的主席与英国的皇室,共品红茶,共同打造梦幻般的友好之行。

一、英女王“下午茶”的那些事

1、下午茶的历史
英式下午茶的历史能追溯到1662年,当时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带着她昂贵的的陪嫁来到英国,陪嫁中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那个时代红茶之珍贵堪与银子匹敌。新王后高雅的冲泡品饮的表率作用,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品茗风尚迅速风行并成为高贵的象征,而凯瑟琳也被英国人称为“饮茶皇后”。此后,玛丽二世以及安妮女王也都热衷推广茶文化,举办茶会时,宫内特地布置得颇具中国情调,以屏风、中国茶具、银器及移动式茶几来点缀。
19世纪40年代。当时那些贵族太太们享用完午餐后,便为怎么样打发晚餐前的漫长下午而犯愁。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灵机一动,发明了喝下午茶这个节目,此举立刻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并争相效仿。从此,贵族们天天以下午茶的名义聚在一起,而贵妇们又多了一个展示华美衣饰的机会和场所。从此,下午茶时间就在英国雷打不动的坚持到今天,英国贵族赋予红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下午茶更被视为社交的入门,时尚的象征。
2、英女王与中国红茶的情缘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下午茶最忠实的粉丝,在英国女王每日餐单中,下午茶是绝不能少的一环,哪怕是出宫巡访,也会随身带着红茶和茶点。这种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也成为她保持身材、一直健康的秘诀之一。每天加一餐轻量的下午茶,有助于培养少吃多餐的饮食习惯,维持定时定量的用餐规律,使女王放松心情,使得女王在89岁高龄还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电影《女王》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镜头中伊丽莎白女王与菲利普亲王正在静静的享受下午茶的时光,镜头之外戴安娜王妃去世的消息使所有舆论压力直指皇室,事态的发展不容乐观,而菲利普亲王却只是说:亲爱的,你的茶都凉了。可见,对于皇室来说,没有什么比下午茶更重要的事情了。英国女王只有在下午茶的时候才最为放松,即使是安妮公主想和母亲共度这段安逸时光,也需要提前和母亲商量,且也有被拒绝的可能性。

二、英式“下午茶”的这些事

茶是待客交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国人爱喝茶是世界闻名的,16世纪中国的茶叶传到西方,英文中tea的发音原是福建某地方言对茶的叫法。最早作家塞缪尔在日记中记道:“我喝了一杯以前从未喝过的茶。”这一天是1660年9月25日,茶叶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传入欧洲的。茶叶从福建的茶园中采摘下来,通过丝绸之路用骆驼和帆船传往西方。1750年,英国人托马斯·肯特撰写的茶经,这大概是西方最早的一本茶学专著。茶叶从此风行西方,成为英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目前英国每年都有297亿加仑的水用于泡茶,全国每天平均要饮19.6亿杯茶,这个数字应当说是够惊人的了。茶在全世界变成了几乎与面包和大米一样重要的物质了。饮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和重大社会生活中必须的礼仪,比如这次习大大访问英国,下午茶就正了八经的列位其中。
茶是英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国最著名的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是英国儿童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在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时候,也要从不间断的享受下午茶时光,这足以说明下午茶的风俗在英国有多么历史悠久且深入人心。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诗句里写道“你还在心情忧郁吗?那就去喝中国茶吧。”乔治吉辛在《亨利莱克洛夫特的一生》中也描绘了喝茶的美好感觉,“茶壶送进书房来时,房间里立即弥漫着沁入心脾的芳香。一杯茶落肚后,整个身心得到了极好的慰藉。绵绵细雨中散步归来,一杯热茶所提供的温馨美妙得难以形容。”
在英式下午茶文化的熏陶下,英国文学家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就是时常表现出对中国茶的歌颂。18世纪英国文坛泰斗塞缪尔约翰逊自称是“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与茶为伴抚慰良宵,与茶为伴迎接晨曦。典型顽固不化的茶鬼”。他创立的文学俱乐部便曾以茶会友,风靡一时。剧作家皮内罗对品茶的精神文明更是赞赏备至:“茶之所在,即是希望之所在。”其他如诗人华兹华斯、作家狄更斯等,无一例外地对茶文化赞赏有加。茶在英国文学作品中更是频频出现,娓娓道出人物的生活及场景,凯瑟琳·曼斯费尔德的短篇小说《花园茶会》。富贵人家为举办一场下午茶会,在花园里搭帐篷,请专门的乐队,做精致的点心,定制昂贵的糕饼,煞费苦心,不亚于一场大型私家宴会。亨利·詹姆斯的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讲述一位年轻、貌美、聪明的美国女郎前往欧洲“探索人生”,开篇就是泰晤士河畔典型的英国风景中进行的一场雅致的下午茶会。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几乎每一章都出现的下午茶场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矿工和他们的子女在下午茶中体验着人生的各种滋味,那个颇有小资情调的矿工妻子铺上上好的桌布,洗净细瓷的蓝花儿茶杯,请来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小镇牧师,共享一个昏暗但暧昧的午后。在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能看到有关茶、下午茶、茶点、茶田、茶具的描写。《傲慢与偏见》中的众多主角们用完餐后必有中国茶会。这也颇能说明英国人对茶发自内心的酷爱。
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数英国成年人在被问及“你要喝什么饮料”时,回答都是“Tea forever(永远都是茶)”。英国人平均每人每天要喝5杯茶, 英国每天要喝掉1.35亿杯茶,年茶叶消费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英国每年出版一本《全英最佳茶屋指南》,专门介绍有特色的喝茶场所,其中伦敦里兹饭店的茶室以昂贵与尊贵名列前茅。这个饭店是已故戴安娜王妃同赴黄泉的男友多达之父的产业,戴妃生前时常光顾。来这里喝下午茶,男士必需打领带才能入内,并一定得事先预订座位,最忙时需提前两个礼拜方能觅得一席。事实上对很多人来说,到里兹喝茶被视为一项不同平常的经验。高尚迷人气氛、入口醇香的红茶,华丽的茶具、高贵的厅堂、红男绿女以及训练有素的酒保浑然一体,体现了物质与精神并重的享受。 【详细】

三、“下午茶”溯源之一担茶叶的旅行

一担茶叶的旅行
17世纪的某一天,茶农们清晨起床开始采摘新鲜的茶叶,然后卖到茶商的手中。茶商从福建的集市走出来,带着鲜嫩的茶树叶子,开始寻觅南下的路子走向广州。通向广州的路途千辛万苦而且花费不小。一如茶商在回忆录里记述的那样,从武夷山到广州,那些鲜嫩的茶树叶子要换七次船,交四处税。从福建星村搬运一担(100斤)武夷茶到广州的代价大约在3.8两银子左右,这差不多占去了最终交易价的三分之一多。旅途充满了波折,茶商们先用竹筏将茶叶运到崇安。之后,再由挑夫挑过山岭,到达江西的铅山。再经过多次转运到河口镇,到南昌。到达江西界经九江关,经过大庾岭过梅岭到达广东,最终从韶关进入广州。直至每年的十月,千辛万苦的茶叶担子才在广州西关茶市聚集,然后通过十三行,最终将茶叶交到东印度公司的手里。
大约在来年的1月,新鲜的武夷茶装船运离广州,进入全球海洋贸易的网络。源源不断运往英国,漫长的海洋航行,新鲜的绿茶不断的发酵,运抵到英国的时候,已经变成了醇厚的红茶,这样漂洋过海或者通过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东方神秘树叶,顿时在英国贵族中刮起了奢靡之风。最初的英国人,将它像佐料一样烹制,用锅煮开,然后捞出茶叶扔掉,认认真真的喝汤。之后不久,英国人终于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喝茶,但是为了压制红茶厚重的气味,向里面添加牛奶、柠檬或者是糖,形成了有别于中国的独特的饮茶习惯。
因茶叶而起的战争
因为英国人对茶叶的热爱,对茶叶贸易的依赖性越来越重。1793年马戛尔尼爵士,带着乔治三世的使命出使中国,他希望在北京建立英国使馆,以便英国船只获准在广州以外的港口停靠,这样才能不间断的进行茶叶运输,满足英国国内的迫切需求。可惜的是,这个请求遭到了拒绝,乾隆为古老的中国拒绝了最后一个接触西方世界的机会,而马戛尔尼爵士也没有运回他们最爱的中国茶叶。对中国茶叶的依赖,造成了大英帝国年复一年递增的贸易赤字。1710年到1760年的半个世纪,英国的白银几乎全部耗尽在购买茶叶上,在此期间,英国向中国支付了2600万英镑的白银,也就是10500两白银。英国倾尽全国的白银购买生活中再也不能缺少的茶叶,而古老的清帝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什么也不需要从英国购买,巨大贸易逆差让英国经济无法消化,最后这小小的茶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鸦片战争。
因茶独立的美国
1620年,有一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登陆并定居下来,两年后他们向印第安人购买今日的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城,到了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城为英军所占领,改名为纽约,美国人也承袭英国人喝茶的习惯。17世纪末,英国垄断了茶叶贸易,当时的纽约人一直向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后来波士顿的商店也贩卖起了红茶,此时英国却提高了红茶的税金,激化了矛盾。 1773年12月16日寒夜,一群激进的反英的波士顿茶叶党,化装成印第安人,爬上停泊在波士顿港的东印度公司商船,将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茶叶倒入大海。那些来自中国的武夷茶,经过了9个月的海洋旅程最终没有被冲入茶杯,而是被冲入了海洋。这就是著名的波斯顿倾茶事件,此举激怒英国政府,美国独立战争也因此在两年后爆发,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就因为茶叶,美国诞生了。

四、那些喝茶的名人“朋友圈”

贵妇腰间的金钥匙
茶叶最初在英国是昂贵的奢侈品,即使是贵族,喝茶也不能肆无忌惮,因为茶叶实在昂贵的让贵族喝起来也感觉心疼,所以当时很多的贵妇都将茶叶盒子钥匙随身携带,只有到喝茶的时候,才亲自开启盒子取出茶叶,以防仆人们顺手牵羊。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初到英国的法国外交官,被某公爵夫人请去喝下午茶,他喝到第四杯时腹胀难忍,只能恳求夫人不管怎么样不能再添了。原来这位法国人不懂英国人的规矩,每次“干杯”后,没有将茶匙放进杯中以示到此为止,不知底细的公爵夫人只能不停地续茶,直到那位法国人的肠胃受不了,公爵夫人更是万分痛惜她那宝贵的茶叶被如此牛饮。
茶具曾是斗富的法宝
中国茶叶由于运费昂贵,加上英政府对这种“东方洋玩意”课以重税,最高时竟达119%,因此能享用得起茶叶的只有那些富贵阶层。既然茶叶如此金贵,喝茶便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能够用中国茶招待宾客,成为炫耀富裕的最佳方式。随着喝中国茶时髦起来的是中国茶具迅速走俏,用中国瓷茶壶、茶杯冲饮中国茶,才算是正宗地道。当时英国出品的瓷器,从造型到图案花色,皆模仿中国,不过始终比不上拥有传统工艺的中国货。据说,用英国茶具沏茶时茶杯会因受热而爆裂,因此,要先往茶杯里倒些冷牛奶,然后才能用开水冲茶。有钱人为了炫耀自己用的是高价购来的正宗中国茶具,往往故意当着客人的面,先将滚烫的开水直接浇到茶杯里,尔后才注入牛奶,于是先茶后奶就被看成是有钱人家的规矩讲究。
爱茶的老舍写《茶馆》
老舍也是位饮茶迷,不论绿茶、红茶、花茶都爱品尝。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深得饮茶真趣。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写作边品茶,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他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创作了名作《茶馆》,轰动一时。老舍好客、喜结交,常去冰心家做客,一进门便大声问:“客人来了,茶泡好了没有?”冰心总是以她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香片款待老舍。浓浓的馥郁花香,老舍闻香品味,啧啧称好。后来,老舍写一首七律诗回赠:“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
林语堂的茶叶“三泡论”
林语堂是福建人,从小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一生与茶结缘,不但饮茶、尚茶,而且写茶、论茶。他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同类型的人类发明。”他还认为饮茶会使每个人的情绪都为之一振,精神也会好起来。平时“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对于饮茶,他的喝茶“三泡”说得非常风趣:“严格地论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后来,台湾女作家三毛也提出了她自己的饮茶“三道论”,三毛说:“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沉浮。
破落小姐的下午茶时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中国金融的中心,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港之一。在对外贸易中,上海青帮牢牢的控制着港口,当时著名的上海三大亨是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黄金荣是青帮第一大亨,上海第一富贵人家,当时的黄家大小姐,中西合璧,既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也学习西方礼仪和外语。当时黄金荣就给女儿聘请了英国女教师教授英语和西方礼仪。多年之后黄家败落,衔着金汤匙诞生,娇生惯养的黄家大小姐,在文革期间打扫厕所,完全变成一个形容枯槁、泯然众人矣的小老太太。如果说过去的生活的还在她的身上留下过什么痕迹,就是每天下午三四点,这个村妇一样枯槁的老太太,会在取暖的火炉上煎烤两片馒头、用搪瓷缸喝一口热茶,虽身处陋室、虽命运多舛,但她始终没有舍弃下午茶,可能是唯有在这个时间里,才能缅怀她逝去的美好时光。

结语:

茶叶这种神奇而又充满东方魅力的草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英国,变成惬意舒适的下午茶,成为交友待客的重要方式;四下钟声响起,一切瞬间都为茶而让路,改变了英伦的时间观念;为茶而战,痛失美国殖民地,改写了英国的历史走向。这片充满魔力的茶叶就这样扎根英国四百年,融入英伦的方方面面,使英国变成一个无茶不欢的爱茶之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新漫评:美国,你赢在哪里?

      据美国网站Politico报道,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员最近在私下研讨,每天美国因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要降到多少时才是可以让人们接受的“适度死亡”,才可宣布政府已经战胜疫情。   在美国一些政客的眼中,死亡人数只是事关政绩的冰冷数据。 不久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突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