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9日星期六

大国博弈!解码苏俄“阅兵政治学”


从二战结束至今,苏联以及之后的俄罗斯已在红场举行过多次不同规模的纪念伟大卫国战争的阅兵式,而里面所蕴含的的独特“政治学”也很值得人们去探讨和思索,本图集就试图扼要分析苏俄红场阅兵背后的深刻内涵。

1945年,苏联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的阅兵共有4次,而这4次阅兵无论从规模、意义,还是从所折射出的国际局势演变的角度来讲,都可谓各有千秋。

第一次为5月4日苏军柏林卫戍区部队在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旁举行的阅兵。当时,街道上还在冒烟,苏军士兵和军官们身着满是征尘的军便服,在第三帝国心脏的废墟旁列队齐步行进。图为当时的阅兵照片。


第二次为6月24日红场大阅兵,约4万苏军官兵和大批重装备参加。这次阅兵充分彰显了苏联的国威、军威,预示着一个超级大国即将诞生。


图-2轰炸机在参加红场大阅兵前最后一次大彩排时飞越莫斯科桥梁上空。


“6·24”红场大阅兵结束后,朱可夫返回柏林,建议与美国、英国和法国共同举办柏林盟军总司令们的阅兵式,是为第三次阅兵。图为1945年9月7日,苏军坦克向阅兵现场开进。

经商定,阅兵日期为9月7日,地点在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旁,参加者有苏联的朱可夫元帅、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法国的德拉特尔·德塔西尼将军。

但在最后时刻,西方盟军“变卦”,实际参加者仅为总司令们的代表,其中有美国的巴顿将军。“降格”后的阅兵指挥由少将军衔的英国防区卫戍司令担任,阅兵首长为朱可夫元帅。

各国受阅部队由1000人的混成团和装甲部队组成。


图为1945年9月柏林阅兵式上的苏军重型坦克,而这次貌合神离的阅兵,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东西方阵营裂痕加深,矛盾日趋表面化、白热化。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IS-3重型坦克在这次柏林阅兵式上亮相后,令已暗中视苏联为强敌的西方大为震动,日后愈演愈烈的冷战军备竞赛由此埋下伏笔。

图为52辆IS-3重型坦克高昂着炮口,骄傲地从被惊得目瞪口呆的西方盟军面前隆隆驶过。


第四次是9月16日苏军在中国哈尔滨市举行的阅兵,由红旗第1独立远东集团军炮兵司令康·卡扎科夫将军担任阅兵指挥,该集团军司令、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的阿·别洛博罗多夫担任阅兵首长。

受阅部队均着野战服装,参加者有步兵、炮兵和坦克兵。打头阵的为第300哈尔滨步兵师的步兵,紧随的是口径为122毫米加农炮的炮兵牵引车和其他火炮。坦克和自行火炮为受阅纵队殿后。

而这次阅兵真正展现的,其实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规划。事实上,此后的新中国成立、中苏缔结同盟乃至朝鲜战争爆发,都多多少少与苏联出兵东北存在关联。图为1945年8月,苏军坦克进入大连。


冷战开始后,苏联的“阅兵政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逐渐成型。据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盛世良介绍,1945至1948年,“5·9”胜利节为公休日,不再举行阅兵或群众性节庆活动。直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的1965年,苏联才开始大规模纪念胜利日,“5·9”重新成为公休日。

苏联时期,仅逢十(1965年、1975年、1985年)在红场举行阅兵式。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也举行了阅兵式。图为1965年阅兵式上苏军展示的洲际导弹,攻克柏林时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的“胜利旗”也在这次阅兵式上公开亮相。

1965年阅兵式上还有个隐秘的小插曲——当时冷战正酣,美苏情报战正打得不可开交,双方都绞尽脑汁想搞到对手新型武器的信息。而就在这一年的阅兵式上,苏联用一枚伪造的萨姆-5防空导弹骗过了西方情报机关的眼睛,使其误以为苏军已拥有射程达400公里的强大防空火力。冷战期间东西方博弈之激烈,由此可窥一斑。


图为1975年苏联阅兵。此时的苏联国势已臻巅峰,在与美国的全球较量中处于进攻态势。而透过气势逼人的阅兵装备,人们依然能感受到当年苏联军力之强盛。


转眼到了1983年,苏联照旧在这一年的十月革命节举行了阅兵式(如图所示)。但与过去的18年不同,站在主席台上的苏联领导人已不再是执政近20载的勃列日涅夫,而前者的去世也被外界认为标志着苏联国势已滑入下降通道。

虽然阅兵场上的“乌拉”声喊得依然响亮,苏军的武器装备也仍堪称精良,但光鲜与强大的外表下,深藏在苏联国家肌体内部深藏的各种痼疾却已积重难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于1995年首次举行胜利日阅兵。风格虽与苏联时期基本一致,但已不复当年荣光。


2000年卫国战争胜利55周年纪念日,二战老兵最后一次以步行队列通过红场。有句话说的好:老兵不死。此时的俄罗斯,尽管仍未从苏联解体后的10年衰落期中完全恢复,但“中兴”势头已隐隐显现。

需要说明的是,站在主席台上检阅二战老兵方阵的,就是同年3月27日就任俄总统的普京。


2005年俄罗斯阅兵式分历史和现代两部分,其中的高潮是2600名健在老兵乘坐苏联二战时使用最多的“吨半卡车”通过红场。这一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已连续5载保持6%以上,其国力的迅速复苏也能从这一年的阅兵中窥见端倪。


图为阵容壮观的2005年俄罗斯红场阅兵。


2005年红场阅兵式上的俄军主战坦克,俄罗斯的大国雄心又一次展现给世人。


2008年起,俄罗斯每年的红场阅兵都有技术兵器登场,上空也有航空兵器飞过。图为2010年红场阅兵。


但随着俄罗斯国力恢复,由于北约东扩所引发的西方压力也与日俱增。图为2010年红场阅兵,此时俄罗斯与西方的新一轮对抗大幕已悄然拉开。


图为2014年俄罗斯红场阅兵现场。这一年,俄罗斯不仅出炉了将北约明确定为本国“头号威胁”的新版军事学说,更直接在行动上加大与西方的抗衡力度。


进入2015年后,由于乌克兰危机,西方加大对俄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和军事打压,俄方需要通过一场盛况空前的大阅兵震慑外部对手、鼓舞国内民心士气。图为参加2015年红场阅兵彩排的俄军装甲车。

俄著名政治学者卢基扬诺夫表示,俄罗斯与西方围绕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产生的矛盾,成为揭示国际形势及力量格局变化的又一个明显证据。他说,重新解读二战正成为西方用来对付俄罗斯的手段。

俄科学院通史研究所所长楚巴良也认为,在二战胜利70周年前夕,修改二战史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对战争史的辩驳声音越来越尖锐。他说,苏军解放欧洲,把东欧、中欧从法西斯占领下解放出来。但这一历史基石正面临着攻击和显而易见的篡改。

因此,俄罗斯高调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为了在当前与西方对峙的特殊背景下,展示国威、军威,凝聚和增强民族信心,弘扬苏联在二战中立下的丰功伟绩,争取在与西方的对抗中不落下风。


具体到地缘政治格局层面,此番中国高规格参加俄罗斯胜利日大阅兵,既是给俄方助阵,更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携手同护和平。

有分析认为,中俄眼下正是需要“背靠背”“手挽手”的时候。一方面,俄罗斯在西线(欧洲)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打压、制裁;而另一方面在东线(东亚),美日同盟的对华敌视言行加剧,特别是其近来借南海争端频频对中方恶语相加,甚至如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5日题为《惩罚中国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报道所言,叫嚣“惩罚中国”。

换言之,中俄都承受着来自西方的巨大战略压力,也都在想法设法“突出重围”。图为参加红场阅兵彩排的中国仪仗兵。


尽管中俄国情不同,利益诉求也各异,但这并不妨碍两国相互借力。对于俄罗斯来讲,其希望在与西方的对抗中拥有可靠邻居与稳固后方。而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胜国之一,也需要与俄罗斯携手打击包括日本在内的篡改二战历史风潮。图为俄国防部5月6日授予参加红场阅兵的中国仪仗兵勋章。

中俄之所以对此保持高度关切,除关乎民族尊严外,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两国担忧现行国际格局(即雅尔塔体系下形成的中俄大国地位)可能被动摇。

据俄罗斯《报纸报》5月5日称,俄联邦总统普京明确表示,“所有篡改历史和为纳粹分子及其帮凶平反的企图都是不可接受的”。普京的这一态度与中方立场不谋而合。

几乎可以肯定,等到9月中国抗战胜利阅兵时,俄方(包括其领导人)也应会投入规格对等的力量参加相关庆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新漫评:美国,你赢在哪里?

      据美国网站Politico报道,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员最近在私下研讨,每天美国因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要降到多少时才是可以让人们接受的“适度死亡”,才可宣布政府已经战胜疫情。   在美国一些政客的眼中,死亡人数只是事关政绩的冰冷数据。 不久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突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