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一名前来观摩的中国军医向美国军医莱斯莉·彼得森提出了一个基础性问题——如何在战地照顾受重伤的士兵。彼得森犹豫了一下,不知该不该做出回答。
据美国《星条旗报》网站11月21日报道,彼得森问一名军衔较高的美军军官:“我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她在被授意可以回答后,做出护理示范,并赢得20日在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参观的数十名观摩者的掌声。
这是一名美国军医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观摩团交流的一个小插曲。但彼得森的犹豫不决凸显了在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进行的这场非同寻常的军事交流的独特之处,这场交流把来自两支曾经敌对的国家军队的军人联系了起来。
本周,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约80名军人参加了首次在美国本土军事基地举行的军事交流。这标志着美中两军交流的一大进展,连续11年来双方的正式交流一直以应对自然灾害为重心。
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的第一军团指挥官斯蒂芬·兰扎说:“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不断交朋友,不断交流,不断一同训练,这才会缓解紧张局势。”
参与此次军事交流的中方高级别官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张践少将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他说:“此次演习将对双方有所帮助,以便我们能够共同维持和平与稳定。”
本周的军事交流要求两军官兵演练在一座虚拟的太平洋岛屿上展开大地震的救灾工作。参与演练的士兵们展示了他们的搜救技能。
过去,美国和中国往往各自采取措施应对极端自然灾害,比如今年早些时候的尼泊尔大地震。
来自夏威夷的美军第八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司令爱德华·多尔曼说,通过此次联合演练,“美国和中国能够增进合作,以便双方在人道主义救灾行动中更及时地做出反应”。
在演练场上,两国士兵显得十分专注。他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工具将人们从危险的建筑物中营救出来,并分享了治疗伤员的经验。
来自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的救援人员在看到中国士兵使用锯子轻而易举地锯断钢筋后,赞不绝口地说:“我们也应当采用这样的做法。”
在医疗帐篷中,31岁的彼得森说,与中国官兵交流是她12年军旅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经历之一。她向他们讲述了自己在伊拉克战争中照顾受伤平民的经历,以及如何尊重来自受照料民众的文化差异。她说:“在护理病人时,他们的生命就掌握在医护人员的手中。”
彼得森的战友——24岁的威廉·索伊斯特说,这样的军事交流让他感到世界充满希望。索伊斯特说:“尽管世界上有很多狂热分子,但非常荣幸能与中国军队合作。这提醒我们大家都在一起。”
20日,中美两国官兵在美军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参加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演练。(美国《星条旗报》网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