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激进示威者大部分是年轻人,这是一个对“民主”“自由”等口号很敏感,非常容易被点燃的群体。加上年轻人有买房等各种压力,本来就喜欢带着现实中的不满去互联网上宣泄,或者找认同和知音,如今突然有了街头上洋溢着“政治豪情”的抗议活动,一些人便情不自禁地卷入其中。
觉得好玩、被别人激将和煽动、受到现场气氛的裹挟,这些复杂因素共同推动一些香港年轻人冲在了激进示威的最前头,甚至参与到暴力活动中。来自西方舆论的夸奖增加了他们认为自己在从事“正义事业”的幻觉,以他们的阅历,是很难冷静下来、用批判视角反思当下香港动荡的,他们十分感性地徘徊在游行队伍中。
其实有一个偏负面的政治学词汇描述世界各地的示威群体,那就是“乌合之众”。这个词不是为了羞辱示威者,而是对示威群体的理性总结。人只要投身到广场示威中,就容易被煽动,很可能与平时谨慎守法的自己判若两人,在示威现场的大氛围下加入到对法治的集体蔑视。最重要的是,他们一定会被极少数“政治领袖”操纵。这是全世界政治示威的规律。
已经有人在质问,香港激进反对派头面人物的子女都在哪里,他们的孩子有谁在示威队伍里冲锋陷阵?结果是,从陈方安生到李柱铭,他们的子女基本都送到了国外,与警察冲突的危险场合决不会有他们孩子的身影。
香港发生暴力活动的现场往往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暴徒,他们被彻底洗脑了,决心与国家为敌,搞乱香港就是他们的目的。但客观说,这样的“暴力骨干”在香港并不多,在示威队伍中也是少数人、甚至极少数人。更多人是跟着起哄的,其中有一部分陷了进去,但他们并不愿意真的让香港越来越乱,毕竟香港是他们的谋生之地,他们没别的地方可去。
然而在暴力现场这两种人是很难区分的,当尘埃落定时,世界也未必就能准确区分他们。香港在经历骚乱,不仅内地社会这样看,其实全世界都这样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客夸香港激进示威者,那是哄骗他们,华盛顿现在太需要香港的年轻人做他们对华激进博弈的炮灰了。
卷入当前的暴力活动终将成为所有参与者人生的污点被记录下来,糊里糊涂沾上这个污点的人有很高概率会在未来的人生中付出代价。全世界骚乱中被裹挟到前排的人到头来都是令人唏嘘的群体,他们很大一部分受到法律追究,还有些带着案底走进职场后,那些案底往往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消极因素。即使思想激进的企业主,多数也不会欢迎“民主斗士”进他们的公司搅局。
西方对年轻“异见人士”的帮助会极其有限。只有极少数“学生领袖”能够获得西方大学的奖学金,或被西方的机构收留,但他们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被边缘化和被遗忘。在美国有一拨又一拨来自中国大陆和其他地方的“异见人士”,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感受了人情冷暖的变化,到头来境遇都很凄凉。
香港年轻人的未来只能立足于祖国越来越强大所提供的支持,香港太小了,祖国则能放大香港的优势,并且提供额外的机遇。与祖国对立就是钻人生的牛角尖,而站在祖国崛起的肩膀上,则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竞争格局和视野。
做独立思考者,不做“乌合之众”的一分子,被有政治私利和野心的人所利用,这是动荡环境下香港年轻人至关重要的智慧和情商。这也是从固化思维中跳出的力量,它将参与对一个人和对一代人命运的塑造。
2019年8月6日星期二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新漫评:美国,你赢在哪里?
据美国网站Politico报道,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员最近在私下研讨,每天美国因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要降到多少时才是可以让人们接受的“适度死亡”,才可宣布政府已经战胜疫情。 在美国一些政客的眼中,死亡人数只是事关政绩的冰冷数据。 不久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突破10...
-
核心提示:《乡村新闻》(Village News)是美国一份面向乡村读者的知名报纸,因关注地方新闻信息受到读者喜爱。不过,随着美国政局日益党派化,《乡村新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2020年11月4日,该报官网Villagenews.com刊登读者 玛姬·罗根(Maggie ...
-
核心提示: 2020 年 11 月 10 日,英国佛学界人士释大道博士(英文俗家名字: Adrian Chan-Wyles )在他的互联网博客“僧伽公社”( Thesanghakommune.org )上登载文章《“法轮功”邪教支持特朗普法西斯主义者的愚蠢》( FALUN G...
-
据英国广播公司( BBC ) 2020 年 11 月 17 日报道,一家名为“国家展览中心有限公司”的英国公司,去年配合“法轮功”邪教在其伯明翰的剧场进行演出,布置布景时发生重大事故,英国法院开出 40 万英镑的罚单。 事件发生在 2019 年 1 月 11 日。当天,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