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香港政改方案未在立法会获得通过。这个结果本身在意料之中,因为通过该方案需要立法会三分之二多数议员支持,但泛民派议员在立法会超过三分之一。出乎意料的是,在投票之前,大部分建制派议员离席,导致只有36名议员投票,政改方案以8比28的悬殊差距被否决。
此次表决的香港政改方案为2017年特首选举办法。这一办法的实质是由提名委员会提出候选人名单,而后以港人“一人一票”的方式选举出特首。泛民派认为这种提名方法实质上不能反映民意,提名委员会由中央操纵,且因此强烈反对。在此之前,泛民派议员曾经试图阻击2012年特首选举办法,后该办法经过中央与民主派的协商与妥协获得通过。此次特首选举,中央与泛民双方互不妥协,终至此等结果。
建制派议员在投票前夕离奇立场,事后的解释是为了等待刘皇发。这个说法可能是事实,但是背后必然更有深意。有些人说,建制派是以此为借口避开投票,因为他们要顾及到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害怕得罪民意。这种说法不能成立,是对香港立法会构成和选举方式的缺乏了解。立法会70名议员,只有35名是分区直选,另35名来自功能团体选举产生。功能团体代表选民人数只有大约20万,基本上被中央控制。在2012年立法会选举中,有26名建制派议员,只有9名泛民派议员。而直接选举的35名议员中,也有17名属于建制派。也就是说,大部分建制派议员根本就不必介意民意,而且若仅就特首选举而言,恐怕支持中央方案的香港选民并不在少数。况且建制派议员长期以来一直旗帜鲜明支持中央,现在收敛显然无助于争取选民。因此,建制派议员的行动绝不可能是应付中央打太极。
建制派的切身利益与中央紧密相关,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除了传统上的工会等所谓“左派”团体外,其他都是诸如工商界和乡事派这样的保守、右翼势力。这些力量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往往是直接与普通市民利益相对立的特殊利益,必须依靠中央。因此,他们也必须是中央在香港的忠实代表。
所以,建制派议员离席,不可能是应付中央;恰恰相反,必须是得到中央的认可的行为。问题只在于:是哪一个中央?
6月11日,媒体公开报道周某被判无期徒刑。6月18日建制派议员投票离席。政改方案被否决后,恒生指数走高,大陆A股大幅下挫。香港和金融集团是谁的自留地?香港在国内政治斗争的舞台上有着怎样的地位?近年来中央对香港的态度有何变化,对香港的功能有何应该?这些,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