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

为什么一定要看《清明上河图》?

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9月8日至11月8日,“石渠宝笈特展”在北京故宫展出。众多的书画和文物爱好者赶往故宫武英殿,一睹“国宝”真容,其中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最受关注。昨天(9月12日),特展迎来首个周六,据媒体报道,游客需至少排队等待6个小时。


 排队参观“石渠宝笈特展”的游客(京城匠人 摄)

出于文物保护和陈列设计上的考虑,故宫将在10月12号更换一部分作品,这意味着《清明上河图》等名作的展出时间只有一个月。时间紧迫,机会难得,准备去排队的你,还不赶紧先做做功课?


 2015年9月8日,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开幕,《清明上河图》真迹十年一现,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图片来自北京晨报)

1
地位:《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这么火?

简单说,《清明上河图》的价值是:内容多,结构好,技法高。关键在于,它兼备了恢弘和细腻,是近千年前北宋市民的生活快照。当你思接千载,遥想古人之时,不用翻遍文章费力脑补,也不用检索文物凌乱拼凑。你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打开《清明上河图》,看上一眼。

“从《清明上河图》,便可以看出宋代城市的繁盛。以汴京为中心,以原五代十国京都为基础的地方城市,在当时已构成了一个相当发达的国内商业、交通网。商人地主、市民阶级已在逐渐形成。”(李泽厚《美的历程》)

▲ 虽然临摹本众多,但真本只有这一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京城匠人 摄)


2
背景:张择端、宋徽宗和《清明上河图》

一般认为,画的作者是北宋人张择端。证据是《清明上河图》后面的第一段跋文,由金人张著用行楷写下。直到今天,我们对张择端本人的认识,也没有超出这71个字。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


这段话包含三个重要信息
张择端的身份是翰林。(皇家画师,是国家公务员)
事业发展轨迹。(幼年读书,后到首都游学,再改行画画,擅长画船车和街桥 等)
他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因为是引述,所以现在也有争论)

如果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电影,张择端是主创,那宋徽宗就是出品人。作为“靖康之难”的直接责任人,他绝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还对绘画颇有造诣。

宋徽宗对《清明上河图》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
他在位时成立翰林书画院,把画家地位提到了历史最高,连科举升官都得靠画 画,这就解决了张择端作画的温饱问题。
他首创了工笔画,提倡用客观视角、真实描绘社会生活风俗,使得风俗画在北宋兴盛,《清明上河图》便是风俗画的顶峰作品。
他是《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位收藏者,也是题名人。有记载,他用瘦金体亲笔在图上写下清明上河图,并钤上双龙小印,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3
看点:《清明上河图》必须要看的5处细节

欣赏画卷,卷首在右,从右至左徐徐打开。全长5.28米,内容布局是这样的:

虹桥
防伪标记和视觉焦点

▲ 全图重点,是画家极力描绘的“虹桥” (图片来自网络)

《清明上河图》里,虹桥最显眼,位于画中央。这里人物最密集、情节最热闹、氛围最紧张。同时,它暗藏着真迹区别于后世明清仿本的验证密码,也不愧为画作最吸引观众眼球的精彩片段。

一看虹桥虹桥是木质结构,北宋特有。这种桥形似彩虹,造型优美,结构巧妙,不费一钉半铁,直接横跨在两岸岩石上。虽然没有桥柱不受水流冲击,但木质桥身易受腐蚀,后来失传。而明清仿本作者,没有见过木拱桥,画的都是石拱桥。所以说,虹桥就像一个“防伪标记”,看一眼,便知真假看下图:

明代仿本之一,收藏于台北故宫 (图片来自网络)

▲ 清代仿本之一,收藏于台北故宫(图片来自网络)

二看行船。仔细看桥下,貌似要发生一场“交通事故”:一艘客船正要过桥,河面窄、水流急、桥梁低,画面定格在它能否安全通过的最关键时刻。你注意看船工、乘客和桥上看客三种人的情态,每个人物不到3厘米,却各形各色、栩栩如生,让人难以把视线移开。

城楼
门楼和驼队

▲ 画面上最大的建筑就是古城楼 (图片来自网络)

城墙和虹桥,可以说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大标志性建筑。城楼不但占领着画面的制高点,也如一道“分割线”,隔出了城里和城外。在构图上,城门高大宏伟,城墙的直线形态和汴河的自由曲线形成鲜明对比。
仔细看城门下的驼队,它有双重意义:一来是北宋对北方征战多,“驼运业”发达的侧面反映;二来在画作布局上起到连接作用,避免城内外空间被生硬割裂。


“作者在构思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他特别安排了一支骆驼队伍正在走出城门,其首驼已探出了多半个身子快要出城,而尾驼仍留在城内。这种手法就像写意画一样,“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画家实际上只画了两匹半骆驼,而在观赏者脑海里,却是一支很壮大的骆驼队伍,并不因为城楼的遮掩而产生割断,而是人涌如潮,川流不息。”《清明上河图》专家杨新


店铺
北宋商业区什么样

北宋商业繁荣,画中随处可见的店铺就是佐证。目前已发现木器店、肉食店、布店、柴炭店、香料铺、药店、酒店等等,只要仔细看,就能看到当时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
对店铺的研究视角繁多,涵盖经济学、广告学、建筑学、药铺研究、酒文化研究等等。只一点,要想精确辨认,你需要有一副好眼力。

题跋
一部《清明上河图》自传

▲ 一位老者在题跋前认真誊写、记录 (京城匠人 摄)

画卷末尾,是长长的题跋和钤印,这部分不容错过,因为它静静诉说着《清明上河图》跌宕起伏的身世。从北宋到民国,它“四次出宫,五次进宫”,最终安身于北京故宫,直到今天。

有统计,卷尾的题跋共14个,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金人张著为作者张择端“正名”;明代李东阳揭示出卷首曾有远郊山水和宋徽宗的题名;有人更从太监冯保的跋文中判断,他对画作的拥有来自偷盗;而它最后一次出宫的经历,被末代皇帝溥仪记录在自传《我的前半生》里。

“故宫的玉器、瓷器、字画等古文物,历经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以及包括我在内的监守自盗,残剩下来的是很少了,但是,我在这里发现了不少解放后又经博物院买回来或是收藏家献出来的东西。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水图》,是经我和溥杰盗运出去的,现在又买回来了。”爱新觉罗.溥仪


伏笔
中国版的《蒙娜丽莎》

近年,《清明上河图》还有另一种解读。比如故宫研究室主任余辉就认为,画作上,不设防的城门、泛滥的酒患、严重侵街的商铺和商贾囤粮等细节,透露着社会存在的一系列弊病,是作者的一种曲谏。有兴趣者,可找来文章,和画作参照看看。

“张择端深怀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揭示出北宋将要灭亡的种种征候,徽宗朝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走进了绝地,同时也是北宋的社会矛盾进入到最尖锐的历史时期。《清》卷所要倾诉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故宫研究室主任余辉)

4
延伸:你可能还对这些感兴趣……

杨新,《解说<清明上河图>》系列
苏升乾, 《清明上河读宋史》(《百家讲坛》)
余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
佐竹靖彦,《清明上河图》为何“千男一女”?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吗?”,《澎湃新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新漫评:美国,你赢在哪里?

      据美国网站Politico报道,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员最近在私下研讨,每天美国因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要降到多少时才是可以让人们接受的“适度死亡”,才可宣布政府已经战胜疫情。   在美国一些政客的眼中,死亡人数只是事关政绩的冰冷数据。 不久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突破10...